新闻中心

航空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戮力51小时 攻坚维修新领域

3月7日13时30分左右,航空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厂房里一台价值不菲的五坐标数控设备突然报警,停止运转。

“喂,你好,是数控维修组吗?翻板铣南设备坏了,各种方法都不好用,一直报警。咱们现在正在加工科研机的特急件,任务紧急!”接到这通紧急报修电话,原本打算抽空带家人出行的数控维修组组长金光云,当下立即放弃所有计划,立刻联系人员返厂,组织设备维修。特急件任务加工周期长、精度高,短时间没有设备可以替代,他深知这台设备的重要性。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更加懂得,这次设备维护是一场硬仗,越是关键时刻党员越要往前冲。

来到现场,设备屏幕上闪烁着红色报警信息。“设备总线故障……无法连接……机床无法上电……”维修人员按照以往的维修经验,有条不紊地做着各种测试。然而,这么多的报警信息同时涌现还是头一回,一系列的故障现象预示着这次排故工作将极其复杂。

忙碌的时间总是飞快,经过7小时的全面检查,最终确定是由刀库机器人故障造成的,该机器人全厂仅有2台,之前从未发生过类似故障,想要解决问题必须更换备件进行排查,但该故障涉及通讯模块、IO模块、MPI总线和系统主机等数十个零部件,如果使用替代的方法短期内根本没有充足的备件可供使用,维修工作陷入窘境。

3月8日一早,沈飞公司数控加工厂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组织数控维修组组长、副组长及相关人员召开现场分析会。会上,厂领导听取情况汇报后表示:“这次的维修任务很急、很难,但越是如此,党员越要冲。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快速、有效。”为保障生产进度,数控加工厂一方面要立刻组织党员、专家骨干进行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还要快速联系设备厂家进厂协助排故。

然而沟通之后得知,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最快次日才能到达现场。为了给生产任务抢时间,数控维修组利用另一台同类设备装夹零件的空暇时间,迅速交换电气部件进行测试。金光云、祁莹等党员冲锋在前,在现场连续工作21小时,经过不断排查试验,最终将故障目标锁定于一台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问题虽然找到了,可出现问题的控制系统是设备厂商的核心技术,功能设置中禁止用户自行安装,更换系统需要联系制造商邮寄备件,到货后还需调试107个刀位,累计修复周期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根本无法满足特急件的加工要求,维修工作再度陷入窘境。

3月9日下午,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进厂排故,确认维修组诊断结果无误。但由于系统为集成关系系统,调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经过4小时的现场检测,技术人员无功而返。再次陷入困境后,金光云没有放弃:“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解决不了,等备件也来不了,看来这硬骨头还得咱们这帮老党员一起啃啊。大家伙都加把劲,别人修不了的,咱航空人一定把它修好。”

春寒料峭之下,厂房内激情似火。3月10日一早,数控加工厂领导赶往维修一线现场协调,指挥抢修;网络信息组与数控维修组人员各就各位,分别发挥其专业特长,维修开始了。

对于网络信息组而言,控制系统维修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为避免维修造成系统二次损坏,方柏鑫等组员对系统进行谨慎分析,并进行硬盘数据备份、资料查阅、电话咨询。“这方法不行,还原到初始状态。”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就这样经过15小时的试验,操作系统终于启动了。与此同时,数控维修组也通过技术支持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确定了控制模块与系统通讯的方法和参数。机器人动了起来。

“不对,快按急停!”随着喊声猛地响起,大家这才发现原来机械手抓取的位置向右偏差了1厘米左右,几乎就要撞到刀架。想到107个刀位重新调试至少还要耽误3天时间,大家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用原系统数据替代试试。”金光云提议说。可原系统数据在哪,资料上并未说明。面对难题,方柏鑫举手自荐:“我来试试。”他对照说明资料,利用文件修改时间判断文件的有效性,很快确定了文件夹位置。确定位置后,设备维护人员开始反复装载匹配参数。一次不行、两次不行、三次不行……经过4小时地不断试验,随着“好了,好了”的欢呼响彻厂房,设备终于满血复活。至此,总计51小时的维修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此次维修工作中,大家冲锋陷阵、不惧艰难,攻克了前所未有的紧急维修难题,展示了数控人集智聚力的创新精神,为公司按时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距离开展 -